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大补元气,固脱生津,安神。治劳伤虚损,食少,倦怠,反胃吐食,大便滑泄,虚咳喘促,自汗暴脱,惊悸,健忘,眩晕头痛,阳痿,尿频,消渴,妇女崩漏,小儿慢惊,及久虚不复,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。人参图片资料
多年生草本,高达60厘米。
主根肥大,肉质,圆柱状,常分歧,由根上部二分歧者习称"灵体"或"横体";几不分歧或在下部分歧者习称"笨体"或"顾体";须根长,有多数小疣状物;根茎上有茎痕,有时生效条不定根。茎直立,绿色,细圆柱形,光滑无毛。
叶轮生于茎端,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,初生时为1枚3出复叶,二年生者为1枚5出掌状复叶,三年生者为2枚5出掌状复叶,四年生者为3枚,以后逐年增多,最后增至6枚;叶具长柄;小叶卵形或倒卵形,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,长2~3厘米,宽1~1.5厘米;上部的小叶长4~15厘米,宽2.2~4厘米;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下延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沿叶脉有直立刚毛,下面无毛;小叶柄长达2.6厘米。
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,长约7~20厘米,顶生伞形花序,有十余朵或数十朵淡黄绿色的小花,通常在第四年开始开花;花有梗,两性及雄性;萼绿色,6裂;花瓣6,先端尖;雄蕊5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,在两性花中离生,在雄花中合生成中空的筒状。浆果状核果,肾形,成熟时鲜红色,每室含种子1枚。种子白色,扁平圆卵形,一侧平截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9月。 生于茂密的林中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。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。野生的称"野山参";栽培的称"园参"。
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,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,称为"移山参"。 本植物的根茎(人参芦)、根茎上的不定根(人参条)、细支根与须根(人参须)、叶(人参叶)、花(人参花)、果实(人参子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